几大新变化 看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发展

发布日期:2020-05-07 08:4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阅读:

近日,科技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98家众创空间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88家(其中澳门2家)众创空间通过国家备案。

“此次众创空间备案工作有一些新变化:建立众创空间信息化申报系统、严格控制申报数量以提高质量、将全面复核改为抽查、指导规范地方备案工作。”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介绍,“这一轮备案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共有1070家众创空间积极申报,经各省区市推荐上报502家。最终,498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备案。它们整体水平较高,覆盖面广、突出产业、主体多元、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

备案工作呈现新特点

为引导众创空间健康发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效应,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发挥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示范带动效应,根据《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去年10月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启动了此次众创空间备案工作。

“和往年相比,此次众创空间备案工作呈现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陈晴表示,一是指导规范地方备案工作。督查地方严格按照《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提出的10个众创空间备案条件指标,作为众创空间备案管理工作基本依据,同时要求对众创空间必须进行实地核查,防止出现仅凭材料选备案的情况。在专家选取方面,要求同一众创空间至少有3名及以上专家参与评价,专家评价分数及意见记录在申报系统中。同时,要求地方将拟推荐备案众创空间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严格控制申报数量以提高质量。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8000家众创空间,其中纳入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已达1890家。如何引导地方更好地推荐优秀众创空间进行备案?结合火炬统计数据和各地众创空间的发展实际,对各地方推荐上报备案的数量限定了一定比例要求。

三是建立众创空间信息化申报系统。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管理方式、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申报主体的负担,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发完善“众创空间网上申报系统”,申报、评审、推荐等环节全部采用网上系统,实现众创空间申报“无纸化”“留痕迹”“可追溯”,避免人为干预众创空间申报。

四是将全面复核改为抽查。从今年开始,科技部火炬中心不参与众创空间备案评审材料复核工作,而是以地方的评审意见为主,对地方推荐的众创空间申报材料进行抽查核查,严格把关地方备案工作流程和标准。实践表明,通过“放管服”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例如,江苏采取委托外省专家评审的方式,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和以往的评审备案相比,这四个方面变化进一步确保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工作高质量有序开展,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并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形成联动效应。”陈晴表示。

众创空间展现新亮点

2015年开始,全国共开展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工作5 批次,在“动态调整”机制下,目前全国共有2388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此次备案的498家众创空间整体水平较高,呈现新特色和新亮点。”陈晴介绍,一是覆盖面广,按照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发展方向加大布局。被纳入国家备案的498家众创空间实现了全国省区市全覆盖,其中雄安新区、科技冬奥主题等首次布局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在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根据地区发展也加大了布局力度。

二是突出产业,按照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布局。在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中,既有涉及智能装备、大数据、北斗遥感、新材料等高科技的众创空间,也有面向文化旅游、创意手工、新媒体等草根创业群体,满足更广大创业者群体需求的众创空间。

三是主体多元,更广泛的社会主体投入众创空间建设。陈晴说:“此次纳入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中,有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投资机构等建设的众创空间。一批模式新颖、运营良好的品牌众创空间积极参与备案,如启迪之星、腾讯众创空间、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百度创新中心等。此外,一批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众创空间也得到备案,比如南昌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山西工商学院创业园等。”

四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成为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手段,与自身优势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金隅、广西汽车集团、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园等积极推动众创空间建设。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多年来,经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功能,为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从20189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到今年321日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众创空间被多次赋予重要的价值意义。

不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规定,对连续两次未上报统计数据并不再实际运营的众创空间取消备案资格,形成良性互动格局。2018年,24家国家众创空间被取消备案资格。2019年,又有60家众创空间被取消备案资格。地方也及时跟进,将运营不良好的备案众创空间及时上报,不断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去年,行业专家预测我国众创空间将步入调整期。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众创空间将面临一次更大调整,以重资产、二房东形式为主的众创空间,将面临运营压力和调整。”陈晴表示,“但是以服务为主导,找到了新发展模式、新服务手段和实施新产业调整的众创空间,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相信疫情后,一些众创空间将遇到新产业、新机遇、新生机。”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