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12-29 00:00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淮科[2016]88

       《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

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

20161228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1

二、“十三五”思路目标........................... 5

三、主要任务.................................... 7

四、重点工程................................... 12

五、保障措施................................... 35

 

 

附:《淮南市 “十三五”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库》


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

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淮南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科技对产业、经济发展支撑力的关键机遇期。“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对淮南市在新的五年里把握机遇、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淮南科技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坚持以“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发展战略为引领,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十二五”末,全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R&D)年投入1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3%,列全省第5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89%)。全市取得科技成果237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高新技术企业由21家增加到81家,总收入亿元以上的17家、10亿元以上的2家。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05件和24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62件和483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97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专利金奖2项,在全省的排位从第8位上升到第6位。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42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省级以上平台71个。

重点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淮南市以煤电化为基础,依托三大园区,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非煤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现代医药基地建设;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基石化产业。截至2015年末,全市规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98.4亿元。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领域共取得发明专利50多项;建设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其中省级2家);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36家;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8家(其中省级2家);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沿淮地区麦稻持续丰产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3项,进行技术试验、示范30余项。实施“农业科技110”工程,共引进适合淮南地区的动植物新品种64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1项。国家级淮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准建设,国家级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潘集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

创新人才集聚效果显著。“十二五”以来,大力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组建“1133”团队31个、“50•科技之星”团队20个,建立“院士工作站”7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

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显成效。淮南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创新型城市转变。20146月,淮南市被批准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淮南市2次蝉联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在全省首次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淮南市创新潜力、创新实力、综合能力分别居全省第577位。

(二)存在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仅81家,居全省第10位,且高新技术企业实力不强、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1.0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52亿元)比重仅为1.16%,企业专利申请量占比仅为36.9%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紧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效、紧密合作机制未完全建立,市域内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科技人才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发。

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资源仍然集中在煤炭产业及相关领域,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中,矿业领域占5个;52个省级中心大多集中在矿用机械电子、煤化工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相对较少,高水平新型研发及技术转移机构匮乏。

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市现有“两高人才”约5.7万人,其中教育、卫生、财会方面人才占45%,人才总量不足“高、精、专”人才短缺,高层次、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人才占比失调,人才结构有待优化,领军型创新人才、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三)面临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淮南市科技创新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1.机遇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长三角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合肥城市圈和合淮同城化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淮南加强与先进地区产学研合作,聚集科技资源,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动力。

安徽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淮南市作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贯彻创新型省份“1+6+2”政策,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调转促”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产业发展要求,淮南市相应制定了“4106”行动计划,为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2.挑战

煤炭经济下行。宏观经济下行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回落、价格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

煤化工产业形势严峻。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影响,煤化工产业预期效益不容乐观,煤化工园区投资严重受挫;淮南煤气化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5年,市规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98.4亿元、23.7亿元,在全省均居末位。

二、“十三五”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35”发展战略和“235”产业发展路径为引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按照重点抓产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创新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借力合肥经济圈,促进合淮错位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导向,促进成果转化。以产业为导向,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双转融合。

——坚持企业主体,实现重点突破。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新突破。

——坚持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和项目,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应用开发,提供科技支撑。以应用开发为主,选择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加强科技支撑,促进成果转化。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市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

具体目标如下:

产业创新目标。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6%,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亿元。

创新支撑目标。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3%;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6%;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力争达到40%;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00家。

创新成果目标。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达到300件以上,万人拥有发明专利5.2件;专利实施年新增产值增幅不低于当年GDP增幅;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30家;创中国驰名商标3-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100件以上;参与或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0个以上、行业标准20个以上、地方标准50个以上。

科技人才目标。培养引进一流创新创业团队50个左右,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5.64万人。每万人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6人年。

“十三五”全市科技创新主要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

2015

2020

1

R&D投入占GDP比例(%

2.03

2.3

2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97

5.2

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7.4

26

4

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数

159

300

5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

71

100

6

技术合同交易额(亿元)

4.87

10

7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

6.1

10

 

三、主要任务

紧扣科技目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速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等核心创新要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的多维互动、交叉融合,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科技创新支撑淮南转型发展。

(一)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产业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实现产业体系向“高长新软”的战略性调整。

抢占制高点。发挥淮南市煤炭、电力传统产业优势,瞄准行业最高水准,引进尖端技术产业化项目,开展以应用技术为主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攀升。

延长产业链。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完善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从基础产业向中下游精深加工拓展,促进技术链优势向产业链优势延伸,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开拓新领域。紧紧抓住科技发展交叉融合的新趋势,优先发展社会需求紧迫的先进技术,提前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深化科技向文化旅游、绿色农业、金融等产业渗透,催生新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软实力。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科技与制造业、服务业、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人力资源、知识技术等“软要素”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加快发展智力密集型的服务经济,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筑就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坚定不移地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科技工作首位,以“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优质人才梯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重点,培养壮大符合淮南产业发展需求、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多层次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紧紧围绕淮南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市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高水平应用型专家合作,共同组建既有学科前沿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开放创新创业团队。

打造优质人才梯队。围绕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需求,面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高级研发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领军型研发人才、企业骨干研发人才,为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跃升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的政策,积极实施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搭建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住房医疗、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政策上有所倾斜,营造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宜创宜聚宜居人才发展环境。

(三)科技助力实现错位发展

目前,淮南市经济开放度不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形势严峻。应坚持传统煤电与新能源技术、应用技术、特色技术定位,走出一条以重视夯实基础、彰显特色优势、突出开放创新为主要特色的错位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优势品牌技术。充分发挥淮南市能源及相关领域科技积累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品牌技术。以高起点引进、高位嫁接、高端合作为导向,以创新创优为动力,接轨国际煤炭产业,面向国内外大力推广输出煤炭深部开采、瓦斯治理与利用技术、塌陷区治理、矿区修复、煤电生产废料高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制乙二醇大型化等先进技术,打造引领煤炭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

互补发展区域产业科技。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合肥、芜湖等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依托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重点发展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技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技术、超导技术应用、特种焊接技术、遥操作技术等为代表的具有良好区域科技互补性的特色技术,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地方特色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农产品深加工等淮南地方特色产业,突破关键技术,探索建立以集聚高端人才团队、转化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的发展新模式,培育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科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积极顺应“信息经济”、“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的关注点,加快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城市经营服务理念有效融合,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群众生活品质和经济发展能级。

(五)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产学研金协作,打造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动高度活跃、创新环境开放包容、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推进科技与市场相结合。建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等资源向高效益研发项目和环节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高效的科研体系。强化创新发展驱动,强力打造“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创业人才、高新技术成果、金融资本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

营造开放公平的科技创新环境。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着力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推动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风险投资相结合。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强化开放合作。弘扬创新文化,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四、重点工程

围绕“调转促”总体部署,实施“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双轮驱动战略,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等先进技术,积极发挥科技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构建富有淮南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传统优势产业科技升级工程

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选择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推广。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确定重点产业未来五年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关键技术和技术突破的路径。

1.煤炭产业改造升级技术

依靠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按照转产、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以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为方式,推动产业链向高、精、尖延伸,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和智能化开采利用。创新煤炭开采和环境生态治理技术,扩大优质煤生产,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煤炭深加工、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等技术研发应用。提升开发利用伴生矿产资源(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技术,生产多门类、多品种、多层次的煤炭产品。创新集约化高效矿井群生产模式,优化矿井开拓部署,鼓励采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技术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加快煤矿技术改造步伐。有效应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降低煤炭事故死亡率。

2.电力产业改造升级技术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低热值煤电厂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实现降耗提效,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利用超临界和清洁煤、碳捕获等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煤发电能源效率。按照“煤电用一体化”原则,建设沿淮煤电走廊,重点推进“大参数、低能耗、高容量、超低排放”火电机组建设。全力推进潘集电厂、大唐淮南电厂、田集电厂三期、平圩电厂四期等项目建设,加强特高压通道建设,打造2000万千瓦级火电外输基地,实现煤炭就地转化。研发应用燃煤发电清洁高效近零排放技术、大型燃煤机组热电联产技术。积极打造数字化电厂、绿色电厂,促进电力能源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专栏一

1.瓦斯综合高效治理技术。主要开展低渗透性煤层增透及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强突煤层地面钻井掏煤预抽(辅助)防突技术研究,煤层自燃防火技术研究,煤矿用主动智能抑爆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等。

2.地压治理技术及煤层开采技术。开展地应力测量、监测和岩层控制系统开发及深井巷道支护改进研究,开发一套专用的深部巷道围岩破裂机理与支护技术大规模高效数值仿真系统,建立深部围岩巷道围岩破裂机理与支护技术大型数值仿真平台。开展TBM在煤矿掘进中的应用研究、巷道修复综合机械化设备研发应用和薄及特厚煤层开采关键技术

3.深井高热害地温治理关键技术。深部高温矿井高效降温技术及系统研制,重点开展井下岩壁隔温材料的研发,从源头上控制地温的产生。

4.承压水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通过对淮南矿区A组煤工作面巷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研究、地应力测试、支护技术等的研究,提出淮南矿区A组巨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开采技术。围绕井下灰岩水的防治开展科研工作,从灰岩水的探测、降压放水、陷落带(柱)等构造异常体探查技术、安全开采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淮南矿区A组煤高效、安全回采。

5.煤矿深部开采动力灾害防治及监控预警技术。研发深部开采动力灾害智能探测技术与装备,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关键参数实时在线监测、传输技术,构建煤矿深部开采动力灾害智能预警平台。

6.中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开采装备配套技术、煤巷掘钻抽运一体化作业线研发技术;

7.联合低热值煤电厂相关技术。

(二)主导产业科技支撑工程

围绕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加强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突破关键技术,向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全面提升工艺技术和发展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1.煤化工产业创新延伸技术

充分利用煤化工基地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区域市场环境,以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为支撑,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道路。重点部署以煤基石化(主要发展煤制烯烃及下游产品,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及下游产品)、替代燃料(主要发展煤制天然气、煤间接制油、煤制乙醇等替代燃料)、高端化工(主要发展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弹性体、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基础化工(主要发展尿素、纯碱、氯化铵、硝基复合肥及硝酸等下游产品)等产业链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开展以灰渣、二氧化碳等废弃物为原料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发,走科技支撑、循环发展的转型之路。

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技术。加大原料路线改造和动力结构调整,推广煤气化技术,鼓励能源梯级利用。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化肥工业,大力发展复合肥、复混肥、微量元素肥料、缓控释肥和生物化肥等高端产品和专用肥料。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综合利用焦炉煤气等资源建设大型甲醇合成装置,积极推动甲醇制汽油、甲醇制烯烃、甲醛、聚甲醛、酚醛树脂、醋酸等甲醇衍生物项目建设,延伸甲醇深加工产业链。

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充分发挥煤化工技术优势,引进、再开发国外先进气化技术,建设大型煤气化装置,突破淮南煤大型气化关键技术。筹备建设煤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孵化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中石化、淮化集团等企业煤制乙二醇工业化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运行,完成技术定型,以聚酯级乙二醇为目标,提升工程化、大型化、自动化水平。

延伸拓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重点开发三大合成材料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化工新材料,发展精细化工,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二氧化碳化学、生物转化技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甲醇、碳酸二甲酯、工程塑料等化工、能源产品,减少碳排放。开发α-烯烃生产技术,加大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化工节能降耗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大新型催化剂、新型节能节水设备、低品位余热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化工生产全过程节能降耗。

专栏二

1.洁净煤气化相关技术;    

2.煤制烯烃相关技术;

3.煤制芳烃相关技术;

4.煤制乙二醇相关技术。联合煤制乙二醇相关技术、化学煤制乙二醇相关技术、合成气制乙二醇单系列大型化技术;

5.煤制天然气相关技术;       

6.煤制乙醇相关技术;

7.煤基多联产相关技术;

8.其他。甲醇深加工相关技术、硫磺深加工技术、功能膜聚合技术、可降解树脂聚合技术、高纯电子化学品制备技术。

2.装备制造产业优化提升技术

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行动纲领,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依托煤矿装备制造业基础,加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改造提升煤机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煤矿机械、化工机械、重型专用汽车制造、智能装备、液压机械等关键技术,积极引进材料表面处理、热处理、各类型腔模具等先进技术,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的技术能力,培育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突破煤炭采掘和矿山安全等设备的生产制造和维护等关键技术,拓展煤机装备产业链条,形成矿山运输、安全保护、防爆电器、智能管理生产格局,争创全国防爆电器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加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程机械、化工机械、机械手、新能源汽车、车桥检测线、非开挖设备、智能吊装、智能包装等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生态、环保方面转型,重点发展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等产业。培育和发展网络制造模式,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变,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专栏三

1. 罐车关键技术:运油车、铝合金罐车、低温液体罐车;                     

2. 智能检测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相关技术;

3.节能过滤设备制造及智能化叶滤机项目相关技术;

4.真空磁空溅射低辐射镀膜玻璃装备技术;

5.智能安全装备生产制造技术;

6.综采全方案解决支护技术;

7.便携式自行火炮液压元件检定装置技术;

8.爆震传感器、ETC、水温传感器技术;

9.系留收放系列装置技术;

10.履带快速装卸与监测装置技术。

(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引领工程

立足淮南市科技发展基础,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五大领域,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新一代信息技术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运用,实施公共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和智慧运用等项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资源优势,对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家级IDC资源,引进中兴通讯、荣之联等行业领导企业,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的IT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应用、呼叫中心,软硬件研发等信息产业技术发展。

专栏四

1.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建设IDC业务集中承载中心、语音谷、车联网基地等;

2.江淮云产业平台项目:云数据中心、大数据一体机等相关技术;

3.中国资源卫星应用综合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相关技术;

4.引进中兴通讯数据通讯相关技术;

5.航天航空用电子线缆、舰船用控制电缆及多用途光电综合信号传输线缆生产技术;

6.工业自控系统技术;

7.卫星应用综合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及应用技术。

通过智慧淮南、无线城市、高清淮南等工程,提升云计算应用服务水平,建设新一代云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推动云计算外围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一个云计算产业集群基地。探索淮南“智慧城市”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运营和管理模式,形成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信息化体系。

2.光电新能源技术

抢抓低碳经济发展机遇,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淮南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为契机,大力推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采购包、聚变实验堆(CFETR)、聚变衍生技术与配套产业等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基地。着力加快聚变新能源前沿科技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重点跟进聚变能源及新能源科学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项目。积极研发生物质能发电、风电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积极推进光伏、光热发电技术应用与开发,加大光纤光缆及传输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湖泊滩涂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优先推荐新建、改建的重大光电信息产业项目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通道”。加快建设光电信息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加速形成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优势。

专栏五

1.聚变衍生技术。特种焊接技术、遥操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项目以及精密制造技术等;

2.超导应用技术;

3.太阳能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4.生物质能技术。研究能源植物、醇醚燃料、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农林生物质发电及垃圾发电的装备研发和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其他生物质能装备技术;

5.风能发电技术;

6.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发电技术。

3.现代医药技术

继续完善研发平台→药用辅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医药包装基地”产业链,促进药用辅料、化学原料药和国内尚处于空白的过敏性试剂等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推进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鼓励医疗器械研发与创新,支持医疗软件开发与应用,以网络技术、医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软件等技术为依托,加快“互联网+医疗”发展步伐。整合药品注册批件等资源,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

专栏六

1.冷沉淀提取人纤维蛋白原的安全性研究技术;

2.新型合成及半合成药。发展合成药新制剂品质,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药物,提高技术含量;

3.药用辅料产业技术;

4.新型保健品。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发酵技术、酵工程技术,开发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保健品;

5.琥珀酸酯的研发与应用技术 ;

6.可溶性淀粉的研发与应用技术;

7.一类新药TM2002原料及制剂研发技术;

8.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临床前研究技术;

9.三类新药瑞加德松原料及其注射液临床前研究技术;

10.无水乙醇制备技术;

11.层析法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研发技术;

12.医用绷带生产线技术;

13.自动售药机升级技术。

4.生态环保技术

重点发展高效采矿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染物与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和控制、新型节能光源设备制造应用等生态环保技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继续深入研究塌陷区治理、矿山修复、煤矸石、粉煤灰高效利用等地方特色的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环境监测控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水平,加快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监测装备与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

专栏七

1.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主要开展采煤沉陷机理及三下开采保护技术研究、矿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治理技术研究、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等三个方向进行技术突破;

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有机废水资源化技术、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高效节能净水技术等;

3.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烟气脱硫、脱氮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4.LED光源技术。芯片技术、封装技术;

5.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城市垃圾收集运输、集中处理和有效利用技术;

6.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高效节能机电技术、节能环保锅炉技术、洁净通风空调系统的工厂化预制技术、可移动式环保型喷砂除尘装置和便携式喷砂除锈装置技术;

7.烟气脱硫脱硝、水处理及大气扬尘监测装置生产技术。

5.文化创意产业

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创新、链条创新、形态创新、商业营销模式创新,培育科技、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鼓励相关主体开展文化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支持公共文化机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各类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结合各级开发园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动漫产业基地(淮南市动漫科技文化产业园、淮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淮南)少儿艺术文化园)等建设,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工作,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升级。以“互联网+”为引领,加强产品研发和内容原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手段创新。支持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进一步融入科技创意元素,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及与其他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副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农业示范区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品种高产创建亩产量比现有主推品种增产5%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新体系。

1.培育农业先进产业

突出关键技术应用,开展优质良种(如籼米)、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试验示范,重点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稻、麦、红薯和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组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开展畜禽、水产养殖与疫病控制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开展优质奶牛胚胎产业化快繁技术、饲养技术、牛肉深加工技术和奶制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适合各县区特色优良品种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2.农业先导技术集成与示范

启动“互联网+农业”试验示范行动计划,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精细农业”发展进程。推进温室环境精准控制装备、节水灌溉装备、设施农机具等技术集成示范,提高设施农业的控制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循环可持续发展水平。引进和研发推广高光效、防雾、防老化、高抗压的覆盖薄膜;强度高、质地轻、造价低、耐腐蚀的棚架材料;保温性能好、质地轻、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的温室保温材料等。引进和研发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监管系统、农资可信流通监管设备及系统、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3.构建升级农业产业链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开展席草、豆制品、畜禽水产品、果蔬及食用菌等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以淮南特色农副产品、农业旅游等领域为着力点,探索线上线下结合互补的发展思路,拓宽营销渠道,延伸农业价值链。

4.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围绕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聚集和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建设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融入全国农业科技服务网。围绕农业创新创业对投融资服务的需求,构建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借鉴工业园区运行模式,创新农业园区运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的观光园、孵化园、示范园。

专栏八

1.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我市水稻、小麦和特色农产品开展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和高效繁育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点开展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新基因挖掘、重大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

2.粮食及主要农作物丰产提质增效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保供给、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等投入品为重点,开展产地土壤污染降解、生物农药创新替代、化学农药与肥料高效利用与投入基准、产品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和减施技术创新、集成、示范与推广。

3.食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拓展和转型升级,开展农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等技术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基于互联网+农产品(食品)加工、保鲜及安全技术。

4.主要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科技专项。围绕安全健康、提质增效、环境友好的目标,以大宗和特色家畜禽、水产及经济昆虫等特色新型产业化为重点,开展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工程设施装备的研发、示范和推广。

5.农业智能装备科技专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投入品精准播种、施肥、施药,多功能复式作业,设施和田间环境自动化智能测控等技术与装备;农机装备可靠性和舒适性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农用无人机平台的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

6.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专项。围绕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安全着手,建立食品溯源体系,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采集终端、快速检测与安全控制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经济适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7.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科技专项。围绕我市农业生产与新农村建设需求,开展农技普惠服务技术创新与支撑平台建设,开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集成示范,建立我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

8.特色农林资源高效利用科技专项。重点开展开展农林生物质新型功能性材料创制及废弃物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我市主要用材林、经济林、花卉等景观植物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9.美丽乡村建设科技专项。围绕村镇建设与农村生态环保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历史文化村镇、矿区村庄迁移村镇、沉陷区的空间优化布局与规划技术研究;

10.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专项。围绕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创业服务基地、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基地。

(五)科技服务业培育发展工程

引导培育新型研发设计机构、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辐射影响力的研发服务企业。依托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服务业产业年营业收入20亿元,年均增27.5%,重点培育5家行业龙头企业。

1.研发设计服务业

支持龙头企业与产业链关联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协同创新。建立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壮大专业研发设计服务企业。实施“研发服务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实力突出、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研发服务企业。

2.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

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加强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支持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发展,构建技术标准全程服务体系。重点提升现代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等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

3.成果转化服务业

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进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技术论坛、技术对接等活动。整合科技咨询、投融资、科技条件、生产力促进、知识产权等各类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程协同服务。

(六)知识产权和标准提升工程

贯彻实施国家和安徽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与先进地区接轨、与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推动知识产权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1.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能力

选择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骨干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形成核心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应用管理体系,鼓励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利润分配,分享知识产权收益。开发利用国外过期专利再创新,并申请自己的专利,形成企业创新与保护的良性循环。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政策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2.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

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企业自我保护、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等机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单位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建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营造尊重创新的氛围。

3.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在重点行业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研究,帮助和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制定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避免重复开发和技术侵权。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供需各方提供专利技术产品信息、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

4.优化标准化研究服务工作

不断提升各类标准化研究和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完成淮南市标准孵化工程中心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关键性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落户淮南。

(七)民生事业科技惠民工程

实施科技惠民计划,重点在全民健康、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

1.全民健康科技

强化临床医学研究,建设相关创新平台,加强医疗学术交流。鼓励企业研制创新药物、新型医疗器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普及健康知识,完善体育设施,建立健全健康科技公共服务网络。推广发展寿县菇盐,引领低盐健康新时代。

2.防灾减灾科技

针对火灾、洪涝、暴风雨(雪)、地震等灾害,开展相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提高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推进防灾减灾技术装备产业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网络体系,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管控能力。大力普及防灾减灾及消防知识,做到防灾减灾、消防科普宣传活动常态化,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3.公共安全科技

加强煤矿、化工、电力等领域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强化食品安全监测研究;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

4.生态环保科技

针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点面源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开发、废弃资源处理及利用等领域,研究开发生态治理新技术与环保新产品。加强煤矿、煤化工、电力等领域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开发饮用水净化技术、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保障居民城镇饮用洁净水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开展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综合科技示范,加快建设美丽淮南。

5.智慧城市应用服务

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推进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等项目建设。开展智慧教育门户网站、学习平台、云平台等多项智慧教育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高效整合,提供多元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务;探索建立云医院,实现网上诊疗、远程医疗服务与协作、个性化健康干预、线下线上联动;建立政务云计算中心,积极整合原有的独立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数据融合与共享平台、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应用以及信息安全支撑平台;加强企业信息化改造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建设一批“智慧企业”;加快推进“宽带淮南”、“无线城市”建设工程,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八)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科技人才培养

以特色优势产业和优势学科为重点,以项目为纽带,加快培养一批技能扎实、创新意识强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依托各类科技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团队培养计划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培养一批高层次研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才。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2.加速科技人才引进

针对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来淮创业。构建“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使用观念,依托“飞地人才”项目,重点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科技人才引进投入机制和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协作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

落实《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的科技团队落户淮南创新创业。

3.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人才贡献利益分配激励机制和工作动态管理机制,支持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等政策,充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九)创新体系改革完善工程

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带动作用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创新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全面完善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组建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研发成果转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二次创业”,提升创新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淮南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专业技术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

依托园区与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构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体系。

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

围绕“235”产业发展路径,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非煤产业建设2-3个及研发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新型高端创新平台。

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1+3+8” 发展战略,“十三五”末,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5家,其中,国家级1-2家。发展众创空间,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加速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加快集聚研发型企业、集聚高新技术、集聚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金融服务,将科技孵化器打造成为“人才、技术、产业”制高点。“十三五”末,孵化场地面积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家、年毕业企业100家。

专栏九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淮南技术转移中心;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特种焊接重点实验室;

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

淮南师范学院科技园。

创新型园区建设。加快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形成集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基地。推进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园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高端化、集群化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家级淮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寿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3.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探索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健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政府应引导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整合技术创新要素,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孵化创业、技术转让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在淮南市转化。组织开展对接活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有效互补关系。

高校及科研院所应形成有效互补。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围绕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对企合作,加强人才资源培养与供给、技术攻关、科技咨询等,更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科技发展需求,同时要协调好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

企业应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主动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大中型企业应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力争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共性技术攻关。

4.推动县域科技创新

支持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县域科技创新融入全市区域创新体系网络。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注册集体商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支持力度,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以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等为主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县域园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和产业基地,培育县域创新产业集群。鼓励县区制定创新政策、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与市以上政策、资金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县域科技创新。

5.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推动商业银行在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设立科技支行或将现有分支机构改造为科技支行,到2020年末,全市设立或改造成立科技支行3家以上。开发科技金融产品,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科技融资担保、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制度、科技担保风险补偿和再担保制度。积极推行财政拨款、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创业投资、股权债券和创新券、小巨人培育等科技金融政策,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创业创新活动与市场、资本的无缝对接。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深化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多元化融资培训,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探索建立企业债权流转平台和科技计划项目“拨前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权等质押贷款。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试点。

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力争有35家以上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及私募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构筑通畅的投融资渠道。支持鼓励科技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引导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

6.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八所、淮化集团、皖淮机电、文峰线缆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扶持一批军民两用技术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以航空航天电缆、光缆设备、光纤光缆、特种化工、民爆物品、军民两用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促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保密体系建设,扩大民口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对军用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承接范围,推动共性技术双向转移。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机制

1.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

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制度,落实好企业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交易营业税减免等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奖励、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

2.激励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加快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留岗创业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强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尝试“人在大学,心在地方”的柔性创业项目,大学科研人员负责合作企业的中远期技术发展,企业负责产供销人财物等环节。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3.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政府机关公用事业、重大建设项目、重大装备和产品采购,应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和服务。运用政府采购手段,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把政府采购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1.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政策落实、科技计划项目、研发机构建设、风险投资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等;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建设高端创新团队、小微科技型企业孵化等。建立科技投入风险补偿机制,强化企业投入意识,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活动,逐步提高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

2.优化科技投入结构

合理安排科技经费比例,集中优势科技资源,重点支持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逐步增加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人才团队等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逐步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软科学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

3.健全完善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

采用技术路线图等方法,以顶层设计思路创新科技立项机制。改进科技项目评审和评估制度,完善经费预算、专家评审、专家信用、过程监督、项目特派员、监督员制度;设立低水平技术重复引进禁止目录,充分运用项目网上申报评审系统,促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健全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追踪问效机制。

(三)健全规划监督实施机制

加强与国家科技规划、高新产业规划的对接,加强与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教育规划、人才规划等衔接配套,着力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评价四大节的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加强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和任务的分解落实,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创新规划实施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科技计划、产业发展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强化规划对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的指导作用。加强规划宣传,调动各方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健全技术预测机制

进一步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跟踪已纳入“十三五”规划的科技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新变化,为科技规划的滚动实施和动态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健全技术预测制度,促进技术预测规范化;建立技术预测机构,建设技术预测队伍,广泛吸收科学领域、产业界和科研管理部门专家参与技术预测;完善技术预测方法,保证技术预测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规范评估监督与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实时监督各项任务进展,强化限期整改等约束措施,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建立定期阶段评估机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发布评估报告,监测规划实施的阶段成效,分析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困难与问题,保证规划实施质量。完善信息公示和公众监督制度,提高评估和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根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进展和评估结果,按严格程序适时调整规划。

4.加强规划实施绩效考核与激励

制定分类考核方案和激励办法,对重点工作目标、指标及其重大项目实施过程及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绩效的激励政策,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附件

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主要内容描述

项目经费

(万元)

项目起止

时间

一、煤炭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两淮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坚持煤气共采理念,进一步完善煤层群煤层气立体高效抽采模式,全面提高煤和煤层气产量与煤层气利用水平。通过5项任务工作(地面水平分段压裂井煤层气抽采、地面采动区井卸压煤层气抽采、井下松软煤层煤层气强化抽采、顶管盾构施工煤层气抽采巷道、低浓度煤层气利用),实现“8331”示范目标。

26000

20162020

    2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发水雾主动抑制爆瓦斯防治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建设煤矿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示范工程。

5000

20162020

    3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用于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项目提出适用于典型地质条件、不同地应力、不同煤岩体强度、不同瓦斯压力等复杂条件的煤与瓦斯物理模拟试验仪器,突破煤与瓦斯吸附解吸-耦合理论与相似材料研制、突出真实定量模拟、多物理场信息联合分析预警等关键问题,研制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核心装置包括突出模拟试验仪器主机、开挖与记录系统、多信息测试采集系统、多物理场信息动态分析与预警虚拟系统等,实现国际领先的仪器性能指标,突破定量研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突出规律的世界难题,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煤与瓦突出机理和规律的重大科学仪器和公共研究平台。

409.75

20152019

    4   

煤矿用主动智能抑爆系统研制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内容:1、构建实验巷道系统;2、研制抑爆样机:主要包括抑爆样机制雾单元、样机结构部件规格布局及启停控制和能源系统设计等;制雾装置中的水位补偿、储水装置、风控装置、电力装置等的研制;3、配气系统设计:制定巷道瓦斯涌出布局方案,合理计算瓦斯涌出量及巷道通风设备的选型设计等;4、探测系统设计:包括水雾参数探测器、瓦斯浓度探测器、视频监控及爆炸特征参数传感器的设计及使用;5、点火系统及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电火花、高压点火器及线路布置等的设计与安装;6、抑爆实验方案设计。

600

20152018

    5   

新集二矿F10断层含导水性及石门过断层探查治理技术研究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F10断层落差大,上接推覆体寒灰,下切割煤系基底灰岩。以F10断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分析为基础,对F10断层进行水患因素和安全技术条件分析研究,选择井巷工程过F10断层位置并通过超前治理确保石门安全通过该断层带。

6950

20152017

    6   

刘庄煤矿1煤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刘庄煤矿中央区1煤埋深大,下距太灰较近,首采区内存在陷落柱,地质环境复杂。需开展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瓦斯涌出规律、瓦斯治理方案及灰岩水文地质补勘、模拟试验及底板灰岩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确定灾害防治综合技术方案,确保1煤层实现安全开采。

4000

20162020

    7   

口孜东矿安全、高效、经济支护技术研究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总结推广公司近几年在口孜东矿开展的深井支护技术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逐步解决深井支护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建立特有的深井支护体系,进一步认识研究深部开采特征,有效实现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提升深井支护技术水平。引进德国锚架充支护技术,同时采用德国达尔曼公司液压钻车、GTA掘进自动化支护平台、侧卸装岩机、沙尔夫公司单轨吊、架棚机及OLKO公司物料输送系统等先进设备,通过现场施工管理,合理确定施工组织形式,并加强人员培训,实现巷道安全、高效、经济支护。

5400

20152017

    8   

掘、支、运三位一体高效快速掘进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研究采用掘锚一体机、转载机、多臂锚杆钻机、迈步式自移机尾等成套装备,实现巷道掘进施工工序全部机械化一次完成。2、研究采用大功率岩巷掘锚一体机、转载机,多臂锚杆机、连续运输机、迈步式自移机尾等成套设备代替传统钻爆法施工和普通岩巷综掘,实现掘进、支护、运输高效快速连续作业。

5000

2016-2020

    9   

大型固定设备智能监测控制无人值守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采用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应用集智能电网管理、排水智能监控、提升系统管控、矿井中央集控平台等为一体的矿井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系统,代替人工地面、井下现场固定设备系统值守。

1000

2016-2020

二、煤化工

   10   

多元素液体复合肥项目研发

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30万吨/年,依托淮化集团拥有30万吨水溶肥生产装置,经过工艺系统优化研究,添加NPK等微量元素。

4000

2015.10-2017.9

   11   

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优化技术开发项目

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20万吨/年,采用公司开发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过工艺系统完善及优化,催化剂寿命研究优化,达到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8900

2016.3-2019.2

   12   

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

煤化工园区

煤制甲醇装置;甲醇制烯烃装置(S-MTO)(含OCC单元);3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LLDPE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PP);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及厂外工程,400万吨/年矿井,配套选煤厂。

1600000

2012-2018

   13   

煤制乙二醇项目

煤化工园区

中安联合年产60-90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及配套装置;台湾东联年产60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及配套装置。

1000000

2017-2020

   14   

煤制天然气项目

煤化工园区

皖能集团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及配套装置。其中,一期建设年产22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及配套装置。

2000000

2016-2020

   15   

煤制烯烃下游延伸加工项目

煤化工园区

浙江恒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依托中安联合公司所产的副产品C4C5为原料,分两期建设,一期拟生产1万吨/年异戊烯及相关产品、二期拟生产碳五石油树脂及相关产品;安徽天大企业集团塑料复合制品有限公司、淄博洁林塑料制管有限公司、南京扬子塑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FFS薄膜及联合包装一体化项目;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德管业集团公司、淄博洁林塑料制管有限公司等聚烯烃管材项目;南京扬子塑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或安徽天大企业集团塑料复合制品有限公司等聚烯烃薄膜项目。

50000

2018-2020

   16   

高效柴油添加剂项目

煤化工园区

安徽梦能规划建设150万吨/年高效柴油添加剂项目。其中建设60万吨/年高效柴油添加剂项目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

150000

2016-2020

三、传统产业升级

   17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研究工业建筑装置混凝土结构实现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将混凝土结构柱、梁、板结构分解成可以在工厂预制的PC构件,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厂生产,现场组装。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及现浇结构数量,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结构品质和生产效能,降低资源消耗。

400

20152018

   18   

MDI无醛板量产研发

绿洲森工(六安)有限公司

新增MDI胶水计量控制系统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备。生产线加装板坯预热喷蒸系统。预计年新增MDI无醛板一万方,实现板材甲醛零释放,争创绿色家居示范企业。

600

2016.1-2017.6

   19   

高性能通用工程改性塑料生产技术研究

安徽赤诚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从事高性能通用工程改性塑料研发、生产等。

11000

2014-2018

   20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工艺

安徽乾元管业有限公司

PHC管桩普遍采用常压蒸汽养护与高压蒸汽养护的两段式养护工艺,管桩在一个养护周期内到达出厂强度。有研究表明,经过高压蒸养的混凝土耐久性下降明显,因此,实现PHC管桩的免压蒸工艺对于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用改变专用管桩生产用聚羧酸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方法,经过同样的常温蒸方式可以达到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80的要求,并且减少了二次高压养护的程序,同时减少了燃烧蒸汽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50

2016.1-2017.6

   21   

节能保温新型建材的研发

寿县顺发新型建材公司

通过改进配方和优化生产工艺,使节能与建筑一体化,保温与建筑同寿命,高效节能,气密性、节能效果符合国家标准,抗震防潮耐盐碱,防火达到不收缩、不脱落。

300

2016.1-2017.12

   22   

高性能纯棉非织造布研发

安徽柯林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全球最新的梳理、成网、煮漂等工艺技术,生产出性能优越、质量上乘的纯棉水刺无纺布

400

2016.1-2017.7

   23   

罗布麻功能性纺织材料开发

安徽盛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开发罗布麻快速脱胶工艺,生产出可纺罗布麻功能纤维材料,满足以罗布麻纤维为原料纺制的多种规格纱线的应用要求。

350

2015.11-2016.11

四、装备制造

  24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割缝技术综合治理研究

淮南宏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水力割缝(压裂)增透技术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水力割缝技术冲割出大量煤体形成卸压缝槽,实现钻孔附近小范围(23m)卸压,降低周围煤体抗拉强度,形成钻孔内较大范围的卸压增透区;水力压裂时卸压范围内卸压煤体抗拉强度小于其他部位,新的张裂隙在卸压煤体附近产生,同时控制钻孔对水力压裂产生裂隙具有导向和加速扩展的作用,引导新产生的裂隙向控制孔发展。该技术利用高压射流割缝工艺在钻孔内割缝并排出部分煤体,消除应力集中,破解钻孔周围产生的瓶颈效应,形成钻孔内较大范围的卸压增透区域,实现了水力压裂过程中裂隙扩展方向的可控性,同时因为导向槽附近煤体抗拉强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压开压力,扩大了压裂半径,增大了卸压范围。

1000

2016.2—2018.1

   25   

矿用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改造升级

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彗星纤维滤料、网板式滤筒、缝隙式筛筒、过滤器分水结构、滤网膜四级过滤处理、扫频式水软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工艺,新增密封水压检测试验室设备、模拟信号源、数字信号源等设备和设施,形成年产20台套矿用净化软化水处理站的生产规模。

480

2016.1-2017.12

   26   

涂装设备整体自动化联线

安徽纪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对生产线单机自控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设备联线自控能力能够全面监控优化产能,从而做到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生产线,达到无人化生产,项目投入1200万,预计完成后可达到年产值1.5亿。

1200

2014.7-2020.6

   27   

磁控溅射镀膜玻璃真空装备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磁控溅射镀膜玻璃真空装备是镀膜玻璃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镀膜段高本底真空和工艺溅射时真空度的稳定性是生产优质镀膜玻璃的前提和保证。 主要研究内容:1、真空镀膜腔体结构的研究开发;2、真空系统的 研究开发;3、真空腔体加工工艺的研究;4、真空密封的研究开发;5、压缩空气系统和工艺气体系统开发研究

1500

2015.6-2017.12

   28   

特种工程车辆

淮南陕汽

开发运油车单车、铝合金罐车单车和半挂、LNG低温液体运输罐车。

 

2016-2020

   29   

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系统的研发及制造

平安开诚智能安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针对大气污染严重,各种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公司研发、制造的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系统,用以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使烟气各项排放指标达到新的环保要求。

2000

2015.1-2016.12

   30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制造

平安开诚智能安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研发、制造的煤矿带式输送机变载荷自动调速系统,采用了变频调速技术,根据传感器检测输送机煤量的变化,实时适度的调节和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使带式输送机按照与其输送量相匹配的速度运行,不仅充分利用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载能力,而且减少了驱动电动机不必要的功率损耗,大大节约了电能。

400

2015.1-2016.12

   31   

1200岩石顶管掘进机

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YSD1200岩石顶管机研发设计是建立在泥水平衡顶管机的原理基础上,采用了泥水平衡NPD1200NPD1350设备动力系统和形式,借鉴日本岩石顶管机的二次破碎形式并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计整体平面刀盘,二次破碎结构、刀盘与主轴椎体平键连接,增加定锥底边输出细小石子等创新点。

200

2016.1-2016.6

   32   

矩形顶管机研发

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尺寸规格:4500×7500mm,矩形顶管机的研发设计是建立在土压平衡顶管机的基础上,采用土压平衡动力系统的结构形式,根据开挖截面尺寸,设计多个刀盘组合,排土采用螺旋输送机。

450

2017-2018

   33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列设备研发

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

在企业现有电缆拖运车、单轨吊车(气动、电动)、矿用防爆锂电池单轨吊机车、电动防爆无轨胶轮车和设备列车(注)等研发和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产品。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新型(如气动机车等)、系列及重载设备,探讨各种设备之间的最佳衔接和优化组合,为我国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的高效化、智能化,以及煤矿的自动化做出新贡献。  注:设备列车——这是一种自移式平板车或类似产品,主要用于运移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的各种配套设备。

400

2016-2020

   34   

煤矿安全生产智能控制系统

淮南市启迪电子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生产智能控制系统项目建建设研发中心、试验试制中心、采用国内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普及新能源电动车提供配套设施。同时购置实验室设备,试验试制设备5台,预计取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

1000

2016-2018

   35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研发

淮南市启迪电子有限公司

建设研发中心、试验试制中心、采用国内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普及新能源电动车提供配套设施。 同时购置实验室设备,试验试制设备3台,预计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参数优于同行业水平。

500

2016-2018

   36   

智能检测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淮南国力液压装备有限公司

完成智能检测装备的技术成果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其中设备及原材料购置30台(套),扩建车间及改善生产条件等。

5000

2016.3-2019.12

   37   

安徽恒远电子称重元器件和数字式汽车衡器项目

安徽恒远电子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电子称重元器件及数字式汽车衡器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5300

2015-2019

   38   

矿用隔爆本质安全型系列馈电开关

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隔爆本质安全型系列馈电开关主要应用在煤矿井下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集中配电点、综采机组等场所,给予负载输配电及保护使用。

该开关具有近控、远控、网络等多种控制方式,还有单机、顺控、双速(含单机双速、双机单速、双机双速)等多种工作模式的选择,并有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的显示和记忆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判断和排除故障的效率;尤其适用于采掘、运输、采煤等动力负载较为集中的场所,实现集中监控。
该开关具有通讯功能,可方便实现与井下其他设备进行互联通讯,具有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方便实现工作面的无人值守,达到地面工作站(调度中心)的集中检测和监控。

1540

2016.1—2017.3

  39   

航天航空电子线缆、舰船用控制电缆及多用途光电综合信号传输线缆项目

 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公司新建研发中心大楼,不断研究开发适合航空航天、机电、冶金、石油化工、武器装备、电子对抗、通讯导航、兵器、船舶、多种雷达及核设施等诸多特殊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建立完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标准、规范和体系,迅速实现产业化。行程基友技术和研究开发优势、又能生产和实行技术开发服务的光电传输线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我公司在特种线缆及组件领域中的竞争力。

586

2015.10-2017.9

   40   

智能化叶滤机

安徽四德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分三期建设。一期完成智能化叶滤机技术研发、小规模生产。二期完成标准化厂房5000平方米。三期大规模化生产。

5200

2015.3-2020.3

   41   

2000吨及以上大型设备(构件)液压提升起重吊装成套施工技术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原2000吨/100米双塔式低塔架自平衡液压提升系统的基础上开发4000吨/100米双塔式低塔架自平衡液压提升系统;自主开发7500吨/100米四立柱复合式液压提升技术;研发大型塔架两立柱和四立柱自装技术;研发大型塔架两立柱和四立柱液压平行移动技术;开发液压提升系统起重吊装时设备尾溜液压技术;控制系统应用集成总线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吊装作业的智能化和监控智能化;进一步拓展液压提升技术应用。

2000

20162019

   42   

化工管道模块移动组合式装配系统及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技术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研究开发一种可调配模块化、具有较高机械化程度的管道装配流水生产线(装备),以及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能够对管道施工生产进行全过程、全资源、全要素综合平衡与管理功能的软件系统和相关技术,以实现管道装配的动态控制、管道设计与施工的合理衔接,实现复杂工艺管道工程的标准化施工。通过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技术的研发,运用到工程项目上,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焊接质量,改善工人作业操作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400

20152019

   43   

大型钢制桥梁成套施工技术研究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开发大型钢制拱桥成套施工技术,形成大型钢制拱桥施工总承包能力;开发斜拉桥施工技术,拓展公司施工领域。

800

20162020

  44 

智能数控精细等离子切割发生器关键技术研究

淮南市海宝得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该项目通过生产智能高精细数控等离子发生器以德国和美国高精细等离子为基础,结合数控系统和自动高度控制,形成数控、高度控制、等离子三项一体的智能高精细数控等离子发生器及其配套高端设备。

2000

20162018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

   45   

安徽大数据交易平台研发

淮南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与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合作建设安徽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建设面向华东地区提供数据交易服务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大数据交易体系和标准,探索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促进政府数据资产化,对政府数据进行确权、赋值、脱敏脱密,促进各类数据交易。

12000

2016

   46   

中兴通讯大数据产业园

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用地200亩,投资20亿元,在淮南形成1万机架的数据中心,配套引进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项目。该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有约4000机架用于整合公司华东片区业务,其余机架将为中兴的业务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200000

2016-2019

   47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总投资45亿元,二期投资8.5亿。项目占地300亩,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内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形成2万个机架、30万台服务器、1G互联网出口带宽的云计算服务能力,PUE优于1.5。预计未来5-10年,将立足安徽、服务华东、面向全国,为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和超过2000家相关企业提供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云计算服务,形成超过200亿的云计算产业生态规模。有助于淮南产业转型升级,安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合统筹和政务数据资源集中存储、共享开放、社会化开发。

85000

2016-2018

   48   

浪潮云海大数据一体机生产线

浪潮集团

建设年产1000台浪潮云海大数据一体机生产线。

20000

2016-2017

   49   

国产卫星应用综合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安徽省星知星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依托国产卫星应用综合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和领军人才团队与广大用户合作,拓宽国产卫星应用领域,有效提升国产卫星应用能力。以“落地淮南,辐射华东,推广全国”的发展战略,打造国产卫星应用产业园,通过“平台+数据+运营”的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为应用推广提供支撑,以政府为引导、以资源卫星中心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卫星数据服务与应用实体,助力产业升级,带动百亿产值。

6000

2016.1-2020.6

   50   

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矿山平台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在现有的移动智能矿山平台基础上,充分利用3G/4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2016年将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物资供应系统集成在移动智能矿山平台中,2017年将设备管理系统、运销管理系统进行集成,2018-2019年将其他的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生产、安全、经营、管理、调度、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系统集成到移动智能矿山平台中,满足各级管理人员移动办公的需要。

1130

2016-2019

   51   

起重吊装施工辅助管理软件系统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开发出一套能够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吊装方案,基于有限元分析、场景起重设备参数化、专家数据决策智能化、三维模拟于一体的三维虚拟仿真起重吊装施工辅助软件系统。

300

20162019

   5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产业化

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主要分为两块内容进行建设:1.土建工程部分:在万泰电子工业园内建设行政办公楼1栋、研发中心大楼1栋、厂房5栋及其它附属工程,购置一批先进的研发、试验、生产设备。2.产品研发部分:依托研发楼、厂房及设备,利用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等技术完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各项系统终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

22000

2014.10-2016.8

   53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煤矿瓦斯灾害防控决策支持系统

安徽易思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调研,收集已有瓦斯突出事故案例,进行征兆信息整理和分析,提取突出孕育过程的瓦斯涌出特征及其它相关信息;
2.
选择具有潜在突出危险性的采掘工作面进行试验,研究在正常条件下不同煤层、不同生产工艺的瓦斯涌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在剖析已有突出事故瓦斯涌出信息的基础上,研究在突出孕育和演化过程中影响煤层瓦斯涌出的因素;
4.
研究早期辨识和实时预警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5.
提出并建立煤与瓦斯突出早期辨识和预警的指标体系及其数学模型;
6.
研究突出的早期辨识技术、方法和预警策略;
7.
建立瓦斯涌出海量采集信息大数据存储中心,构建瓦斯突出事故大数据案例库,开发智能化的早期辨识和自动预警软件;
8.
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煤与瓦斯突出征兆数据挖掘算法,采用并行分布式模式综合分析瓦斯涌出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9.
研究瓦斯涌出采集信息、涌出特征信息、涌出规律及影响因素等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模式。
10.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硬件系统研究;
11.
采用实时计算和离线统计的方式,研究实现大数据平台下煤与瓦斯突出的快速分析辨识和实时自动预警、应急管理。
12.
研究提高突出灾前自动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0

2016.1-2020.12

   54   

智能移动空间研究

安徽新骏士箱包有限公司

在箱包内镶嵌入相关电子产品,达到智能移动空间的目的。

400

2016-2020

   55   

年产300万套Type CDP高清显示输出元器件研究

安徽兄弟电子有限公司

利用激光环切、高清显微多排焊接技术实现国际前沿的Type CDP高清显示连接设备的批量产出

500

2016-2020

   56   

多通道电子标签(RFID)芯片开发

安徽徽斯顿公司

投资建设智能卡生产线4条,配套设施16000平方米(含RFID芯片研发中心、RFID芯片实验室、RFID芯片测试厂、RFID芯片绑定厂、电子标签生产厂房等),购置生产设备327台套,形成年产3亿粒芯片及电子标签的生产能力。

 

2016-2018

六、光电新能源

   57   

超导技术应用

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

核聚变研究过程中衍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58   

遥操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

发挥在机器人、自动化、遥操作、智能矿山、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开展国际合作。

 

 

   59   

LED照明灯具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

安徽春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合作研究和技术攻关,改变传统驱动器结构,开发简单实用、适用性广、性能可靠的节能灯具

300

2015.10-2017.10

   60   

信义新能源150MW+100MW光伏电站集成示范

香港信义集团(项目建设地点寿县安丰镇)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立体利用、综合开发。以渔业养殖为第一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为第二产业,观光休闲旅游为第三产业,实现土地利用,空间立体开发,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努力改造环境,着力打造发电、养殖、种植、观光、旅游、采摘、垂钓、休闲等八位一体的光伏农业示范区。

120000

+80000

2016.3-2017.4

七、现代医药

   61   

美沙拉秦栓剂研发及产业化

恒诚制药集团淮南有限公司

美沙拉秦栓,是临床推荐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之一,同时,因为进口美沙拉秦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较为理想,受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致认同。目前国内美沙拉秦栓剂仅有一家获得批文,其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我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美沙拉秦原料药和肠溶片并取得药品批文的企业,公司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公司原料药优势,研究开发美沙拉秦栓剂,并实现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研发预计投入800万元,产业化建设预计投入2200万。

3000

2016.1-2019.12

   62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临床前研究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利伐沙班是第一种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2011年美国批准上市,高效抗凝,与Xa因子结合是可逆的,与食物和其它药物无相互作用,治疗窗宽,生物利用度高,起效迅速,是传统抗凝药的理想替代药物。

   我们与国内医药领域的权威科研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及“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利伐沙班原料及片剂。

750

2015.1-2016.12

   63   

米拉贝隆原料及缓释制剂研发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米拉贝隆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膀胱过动症(OAB)的β3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膀胱壁逼尿肌中介导膀胱松弛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而改善膀胱储尿容量,进而减轻OAB症状,但不影响膀胱收缩排尿功能。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研发米拉贝隆原料及缓释制剂。

930

2014.5-2023.12

   64   

贝达喹林原料药与制剂研发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肺结核的致死率位居感染性疾病中的第二位,每年约有870万新增肺结核病例,全球有140万人死于肺结核,在国内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多药耐药肺结核新药的现状下,进行贝达喹啉原料和制剂产业化开发上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贝达喹啉原料及其制剂国内尚无公司注册申报,我公司跟踪世界医药发展的最新趋势,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研发贝达喹啉原料及片剂。

1500

2014.5-2023.12

  65   

泰地唑胺原料药与制剂研发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泰地唑胺为第二代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其药效是利奈唑胺的4-8倍;而对利奈唑胺耐药性菌株,其效力则高出16倍,并且治疗时间较利奈唑胺更短。本品具有更好的体内杀菌活性。TR-701吞噬致命菌,集中在感染部位,而不像利奈唑胺在某些白细胞内集中程度高。

    本项目按新药注册管理三类技术规范,通过对原研公司原料技术路线的研究创新,得到高收率的适合产业化生产的技术路线,申报生产批件。

900

2014.10-2019.12

   66   

纳洛醇醚原料及制剂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纳络醇醚(Naloxegol)是一种外周作用µ-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上用于有慢性非癌症疼痛成年患者阿片-诱导便秘(OIC)的治疗。于20149月和12月获FDAEMA批准,是美国和欧洲2大市场批准上市的首个口服PAMORA(外周作用μ-阿片受体拮抗剂)。

   我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产学研联合,通过对现有公开专利文献综合考察,对原料药合成工艺和制剂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申报生产批件,填补国内空白。

1500

2015.10-2020.12

   67   

复合辅料等新型药用辅料的研发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微晶纤维素等药用和食用材料复合辅料是指两种以上的单一辅料按一定比例,以一定生产工艺预先均匀混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兼具多功能或特定功能的表观均匀的新辅料。由于其比简单的物理混合用途更多,对药物制剂的各项质量指标效果更好,复合辅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用辅料,日益受到各国药企的重视。合理地使用复合辅料,可以极大地方便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1000

2016.6-2018.6

   68   

琥珀酸酯的研发与应用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研制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做为缓控释制剂用药用辅料,达到显著提高缓控释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的稳定释放和定位释放。

600

2016.8-2017.12

   69   

硅化微晶纤维素的研究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传统的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原料之外还加入了少量的羟丙甲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经水变成凝胶状,可以使得二氧化硅均匀分散在微晶纤维素中,使硅化微晶纤维素炽灼残渣含量均匀,其作为一种药用预混复合辅料可以增强粉末状药物的流动性,为粉末直接压片提供优良辅料;加快固体制高药物溶出度;增加片剂的硬度和光滑度,减少片剂的脆碎度,为片剂的外观质量提供强力保障;减掉片剂湿法制粒工序,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操作空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000

2016.1-2017.12

   70   

新型药用辅料能性指标研究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羧甲淀粉钠等药用辅料能性指标研究。

500

2017.6-2019.6

   71   

高取代羟丙甲的研究与产业化生产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取代羟丙甲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开发新产品。

3000

2017-2019

   72   

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紫杉肽原料药产业化项目

安徽赛乐普制药有限公司

项目总占地94亩,总建筑面积43812平方米,主要建设紫衫肽原料药和阿普斯特原料药生产车间及配套的科研检测中心、仓储中心、锅炉房、动力中心、生活辅助配套设施、环保、消防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实现紫杉肽原料药年产1吨,阿普斯特年产1吨。

15980

2015.9-2017.9

八、生态环保

   73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高效综合利用项目

安徽格义循环经济产业园有限公司

12800亩有机农业示范区,50000亩有机农业拓展区;(2)智能温室;(3)沼液存储罐及灌溉系统;(4)有机水稻、小麦仓储加工厂;(5)有机蔬菜仓储、加工、包装车间;(6)自动控制系统;(7)办公及物流区。

35000

2015.10—2017.10

   74   

烟气脱硫脱硝、水处理及大气扬尘监测装置产业化

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占地约7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7300m2,其中厂房面积16080m2,产品展示中心6400m2,技术中心5400m2,办公楼25300m2,人才及校企联合实训综合楼24000m2,门卫及泵房120m2,购置生产及辅助设备和检测检验设备,配套给排水、消防、供电及环保设施。

30000

2016.01-2019.12

   75   

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

安徽和居天下秸秆循环利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秸秆属可再生资源,其价格低廉、易于使用。采用秸秆研发适合建筑用的新型墙体材料,达到秸秆循环利用的目的

5000

2016-2019

   76   

淮河流域焦岗湖入湖水系污染控制与治理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重点围绕绕沟渠入湖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沟渠入湖水体污染源控制及入湖水体的植物—微生物修复的应用与示范、节氮控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个方面,在焦岗湖探索浅水湖泊生态治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3400

2016-2017

九、科技服务、科普基地

   77   

TRIZ工程中心

安徽冠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方法)工程中心的成立是帮助创业者确立创新目标,更好的促进全民创新创业,缩短创新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TRIZ的应用可以快速的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从而为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生产和创新产品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TRIZ涉及到领域:1、人类生活必须;2、作业运输;3、化学冶金;4、纺织制造;5、固定建筑;6、机械工程力学;7、物理学;8、电学等领域。

1000—2000

2016.—2017.

   78   

专利数据分析中心

安徽冠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科研机构或企业可以根据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专利数据分析报告来确定研发方向和产品定位并测算出研发投入和产品产值;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技术研发风险和产品生产投入。

1000

2016.—2018.

   79   

新能源科普基地

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

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建设科普基地,面向公众开展关于淮南中心的科普教育活动。

 

 

   80   

新校区博物馆(科技馆)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

该项目具有展厅、陈列室、科普中心、报告厅等功能。拟建前言厅、地史演化厅、实物标本厅、科研成果展示厅、展望未来厅五大展厅,以及报告厅和科研科普中心。是感受自然变迁,了解地球造化的理想之地。是展现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曾历经数次沧桑变迁,经受了惊心动魄的地壳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动人的地质演化历史的壮美画卷。是学校建校69年来,在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取得辉煌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

12000

2017-2018

   81   

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提升工程

焦岗湖景区管理处

拟扩建科普宣教馆,增加湿地宣教科目,主要以生态、鱼鸟展示,科普教育,生态示范功能为主,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向人们宣传湿地的相关知识。

3000

2016-2018

十、现代农业

  82   

农业物联网应用专项

寿县互联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大棚种植、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等各项指标在线监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

200

2016-2018

  83   

现代农业科技循环经济生态园示范项目

安徽中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该项目占地700亩,核心建筑面积200亩,示范推广基地500亩。建设内容:1、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区;2、农作物秸秆及养殖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区;3、生产示范推广区;4、产品加工区;5产品包装销售区;6、立体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区。

8000

2015.12-2018.12

   84   

淮南名特农副食品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优化与示范

淮南白蓝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该项目总投资3744.8万元,建设机械化淮南豆腐等豆制品生产线3条,扩建淮南牛肉汤制品自动化包装生产线2条,扩建速冻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线1条,配套设施12000平方米(含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购置生产设备216台套,形成年产5000吨淮南牛肉汤制品、8000吨豆制品和12000吨速冻出口蔬菜的生产能力。

4000

2016-2018

   85   

淮南市绿馨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淮南市绿馨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治理采煤塌陷区15000亩,总投资3.16亿元。十六大功能区即:现代化育苗基地、景观苗木培植基地、观光果园区、乡土家禽养殖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农业示范园、观赏养殖区、网箱养殖区、特色盆景展示园、农特优产品加工区、现代育秧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游憩服务产业、水上游乐区、芦苇荡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接待服务游乐区。

32000

2015.12-2020.12

   86   

寿县席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基地建设

安徽省寿县板桥草制工艺品有限公司

1)建立标准化席草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席草品种育苗基地展示园1000亩;
2)建立标准化席草加工生产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厂房、烘干厂房、标准化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建立席草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席草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草制品检测服务中心及电子商务销售中心;
3)进行席草深加工技术研究。

1000

2016-2020

   87   

“八公山泉纳豆”现代加工技术攻关

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

1)纳豆作为经典的东方发酵豆制品,富含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皂青素、维生素K2等重要成份。具有溶解血栓、改善便秘、降低血脂、预防大肠癌、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主要功能,受到世人的钟爱。(2)本项目通过对纳豆加工技术工艺原料大豆精选洗涤浸渍蒸煮接种计量包装发酵纳豆冷藏成品进行攻关,尤其围绕发酵工艺运用现代调控技术,保障纳豆品质,获取高效规范化的现代加工工艺。(3)在次基础上进行年产10万袋的稳定放大生产建设。(4)完成项目技术与产品总结,实施技术与工艺推广。

400

2017.1-2019.12

   88   

羽毛及其副产物深度开发和利用

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

1)羽毛精洗及综合利用;(2)羽毛洗涤副产物深度开发及利用。

1000

2016.1-2018.12

   89   

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寿县板桥皖西白鹅原种场有限公司

1)建设标准化繁育鹅舍、标准化饲养成鹅鹅舍、育雏车间及育雏饲养床和购置孵化机;(2)建设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培训中心和电子商务销售中心;(3)新建风干鹅加工车间、羽绒加工车间;(4)建立林下种草养鹅示范点。

1500

2016-2020

   90   

淮河鳖种群提纯复壮与选育技术研究

寿县寿丰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寻求安农大对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种质提纯复壮的技术支持,建设养殖基地,加强提纯复壮工作,以当地产的淮河鳖为选育目标,选育出淮河鳖品种,提升产业化养殖水平。

300

2016-2018

   91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良种繁育技术示范与推广

寿县寿阳农业有限公司

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产优质抗病水稻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研究探索栽培技术规程,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持续增长作用。

500

2016-2018

   92   

食用菌功能性休闲食品深加工项目

淮南市润莹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规模计划投资5000万元;投资建设食用菌保健品及休闲食品深加工生产线。

5000

2015.9-2018.9

   93   

食用菌产品开发及深加工技术改造

安徽鑫农食用菌有限公司

通过食用菌优质菌种源试验,进行新品种鉴定登记,建立繁育基地,解决本地菌种来源不一,品种混乱现象;通过食用菌深加工技术改进及厂房建设,提高食用菌经济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300

2016-2018

   94   

沿淮地区特色酥瓜高效育种体系创建及系列新品种培育与示范

淮南市亚丰酥瓜研究所

突破酥瓜育种关键技术,创造具有突破性的优异育种新材料,培育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品种,大幅度提升我区酥瓜育种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集成酥瓜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酥瓜良种产业化健康发展。创新种质资源120-150份,培育酥瓜新品种2-3个,建立酥瓜高效制种繁育技术体系、良种产业化体系及良种繁育基地。

800

2016-2020

  95   

腐竹、油皮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淮南徽旺豆制品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腐竹、油皮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对腐竹、油皮进行深加工,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产品单一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1)根据市场需求,提供腐竹、油皮的深加工自动化加工装备,满足产品的多样性加工需求,如多层、螺旋形、柱形等;(2)实现腐竹、油皮等产品的自动称重与包装。

400

20162018

十一、平台建设

   96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

该工程基本概况为:基地面积:43375㎡,绿化率达到56%;建筑占地面积8514㎡;总建筑面积2466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458㎡,分为实验区、学术报告区及会议交流区、专家工作区、研究分析工作区、科研办公区等五大区域。重点建设内容为力学测试大厅、支护体材料监测区、模拟实验大厅等专项实验室。地下建筑面积:3210㎡,主要为地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3.25米。

15000

2015-2016

   97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平台

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以合成气制乙二醇千吨级试验装置升级改造为依托,构建合成气制化工新材料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包括产品研发试验中心、产品分析测试中心、技术咨询中心和生产培训中心等。

18000

2016.10-2020.9

   98   

特种焊接重点实验室建设

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

筹划整合有关技术力量,打造激光焊接中心。

 

 

   99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淮南技术转移中心

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

将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就地转化并形成一定产业化规模

 

 

   100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各县区、园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孵化器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淮云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制造及新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精细化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支撑,加速推进各县区产业园区内各类企业孵化器同步发展。

15000

2016-2018

   101 

煤矿掘进与运输装备综合实验平台

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该试验基地主要包括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试验台、单轨吊试验台、绞车试验台、掘进机试验台。

建设目的是提供一个技术先进的试验平台,可以模拟各种掘进机和运输设备等在各种极限工作条件下的性能指标,为设备的开发、研究设备可靠性、模拟实际工况提供一种经济而有效的试验方法。

500

2016.1-2017.12

   102 

大气环境高性能检测器、传感器研发测试平台

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

本项目拟建设创新性大气环境高性能检测器、传感器的研发测试平台,项目源自前期研究实践与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推动,致力于环境保护,大气物理化学探测,生态环境监测应用。该平台研发大气污染监测控制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制核心部件,研发国际先进的新一代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开发适应环保精细化治理需求的、满足整体减排目标的解决方案等产品。实现大气所相关课题核心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工业化生产需求,努力建成在环保综合服务领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环保技术装备领域的新产品研发研制平台,定产、量产的前置场所。

10000

国家发改委审批阶段,预计2016年上半年出结果

   103 

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产业化平台建设项目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整合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深部煤炭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散在老区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700余台套、科技人才520人等资源,形成煤炭产业科技研发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产业化,创新中国成立家级煤炭科技服务产业化示范及服务中心,打造煤矿技术服务2.0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000

2016-2019

   104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

淮南图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收集、调查摸底、工作底图制作、图斑勾绘、实地测绘核实、公示审核、数据入库、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各种公示图报表和土地权益证书的制作、技术支持及确认、公示、实地测绘确认等材料和人工费等;同时要与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确定的软件兼容。
   
全省及至全国计划参与建设几十个县区的土地确权工作。

15000

2015-2017

   105 

电商平台建设及综合利用技术

寿县涧沟电子商务产业园

把涧沟的现代农业产品直销合肥、上海等城市的大超市或住宅小区,彻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200

2016.1—2019.10

   106 

中科院大气所超算中心

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

项目总投资6.1亿元,占地100亩。主要建设服务于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开展以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服务、海量数据存储与可视化平台、数据挖掘与同化技术服务等为基础的相关商业服务。

35000

2015-2017

   107 

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

凤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

核心区规划面积45800亩,按照一心、五园、三社区进行空间布局和科学开发建设。主导产业:粮食、蔬菜、林果、涉农科技服务业。

100448

2016-2020

   108 

凤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

安徽省亿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项目分为三期,总面积76059平方米,包括大学生创业中心、人才公寓、电商办公楼、创新空间、实体化电商体验区、电商大厦和仓储物流中心。

15000

2016-2020

   109 

工谷机械制造产业园项目

安徽工谷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规划用地约1000亩,其中一期用地243亩,总建筑面积65万㎡。主要建设电力设备区、矿山成套输送设备及电力设备区、工程成套机械区、加气反釜砌块厂及砂浆搅拌楼设备区、节能环保装备区和总部经济配套区等6区块项目。

220000

2014.8-2017.8

   110 

毛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专项

毛集实验区科学技术局

建设成为功能完备、服务一流、成效显著的“集科技培训、信息化服务、创客载体、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新技术小企业孵化、企业技术攻关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000

20162018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