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实录】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6-29 08:28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市外国专家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近日,我市发布了《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银围绕规划的内容进行发布。本场发布会不设记者提问环节。

  下面请刘局长作主题发布。

  

刘银: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客观、专业的报道,感谢你们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创新发展工作的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淮南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淮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市科技局负责编制了《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规划》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淮南经济转型升级为逻辑主线,以构建发展新格局为重点,设立了四大创新目标,明确四大重点任务方向,打造十一大重点工程。

  一、“十三五”发展状况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淮南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我市坚持以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转型,大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基础,以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发展为主要载体,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机制创新和体系建设,强化创新生态建设,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开辟了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

  1.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淮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81家增加到2020年的160家,增长近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由98.4亿元和23.7亿元,增加到248亿元和48亿元,增速分别为34.1%和30.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和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由2016年的4.49亿元、5.38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5.95亿元和11.35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和输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分别为44.43亿元和36.33亿元。2016年至2020年,共投入市级科技专项经费14582万元,全社会R&D投入66.68亿元;在线登记科技成果1333项,有52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2.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深化。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条产业和大数据、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煤系固废综合利用五大百亿产业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安煤化一体化、陕汽新能源汽车、嘉玺新材料、宏泰钢铁等一批科技企业建成投产,非煤电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淮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止2020年底,全市国家、省和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共计达14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4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件。

  3.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其中省级8家;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650项,进行技术试验300余项。引进动植物新品种342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27项。国家级淮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验收。

  4.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6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实验室正式获批筹建。

  5.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大力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重点实施“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建设“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67家,安徽省“115”创新团队6家;建设“院士工作站”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这些举措和成果为淮南市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规划》从以上5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存在的3个方面主要问题和不足,对“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总结和评价。

  二、“十四五”的4个发展目标

  1.产业创新目标:高新技术企业6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年平均增长20%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0亿元。

  2.创新支撑目标: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6%左右;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55家。

  3.创新成果目标: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创中国驰名商标10件;参与或主导制定国家级标准2个以上、行业标准15个以上、安徽省地方标准5参加个以上。

  4.科技人才目标: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1个左右,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5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

  三、“十四五”期间4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建设多元化创新载体,二是推进科技资源融合发展,三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完善创新全要素生态圈。

  四、“十四五”期间11项重点工程

  1.产业转化创新平台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

  2.创新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工程。建设引才引智基地、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探索“人才飞地”跨区域合作模式,支持企业设立“离岸智库”研发机构,为引进培养人才搭建好平台。

  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工程。推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并进发展,选择能源产业关键共性瓶颈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发展。

  4.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包括数据存贮与应用、高端电子信息制造、数字化产业发展三大方面。

  5.新材料产业扩规提质工程。这里有新型储能材料、煤基化工材料、煤系固废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和纺织纤维新材料五大领域。

  6.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重点发展煤矿装备、先进机械制造和智能制造。

  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工程。重点是专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

  8.生物与健康惠民工程。重点做好现代生物医药、现代医疗器械和为健康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

  9.乡村振兴及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和现代高效农业技术。

  10.社会发展及民生保障工程。重点是“智慧”环保和民生保障。

  11.文化与现代服务业培育工程。着重做好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科技服务业发展。

  各位媒体朋友们,“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科技力量。

  主持人:

  感谢刘局长的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对淮南市在新的五年里把握机遇、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各媒体关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