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局长刘银解读《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一、背景依据及起草过程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创新发展工作的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淮南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淮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市科技局负责编制了《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
在市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市科技局《“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参考国家、省、市“十四五”有关规划精神和内容,按照淮南科技创新实际,自行组织结构布局,突出淮南特色。《规划》认真分析我市近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突出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持、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规划》征求吸取市政府相关部门、县(区)科技局、高新技术企业意见建议,摸清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与发展状况;通过与周边地市对接交流,向省科技厅汇报,规划报告进行多次研讨(修改)。《规划》于2021年10月23日通过专家评审会,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省科技厅、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认真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过充分讨论。根据专家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淮南经济转型升级为逻辑主线,以构建发展新格局为重点,设立了四大创新目标,明确四大重点任务方向,打造十一大重点工程。
(一)“十三五”发展状况
《规划》从5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存在的3个方面主要问题和不足,对“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总结和评价。
(二)“十四五”的4个发展目标
1、产业创新目标:高新技术企业6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年平均增长30%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0亿元。
2、创新支撑目标: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6%左右;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55家。
3、创新成果目标: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创中国驰名商标10件;参与或主导制定国家级标准2个以上、行业标准15个以上、安徽省地方标准5参加个以上。
4、科技人才目标: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1个左右,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5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
(三)“十四五”期间4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建设多元化创新载体,二是推进科技资源融合发展,三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四是完善创新全要素生态圈。
(四)“十四五”期间11项重点工程
1、产业转化创新平台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
2、创新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工程。建设引才引智基地、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探索“人才飞地”跨区域合作模式,支持企业设立“离岸智库”研发机构,为引进培养人才搭建好平台。
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工程。推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并进发展,选择能源产业关键共性瓶颈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发展。
4、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包括数据存贮与应用、高端电子信息制造、数字化产业发展三大方面。
5、新材料产业扩规提质工程。这里有新型储能材料、煤基化工材料、煤系固废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和纺织纤维新材料五大领域。
6、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重点发展煤矿装备、先进机械制造和智能制造。
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工程。重点是专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
8、生物与健康惠民工程。重点做好现代生物医药、现代医疗器械和为健康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
9、乡村振兴及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和现代高效农业技术。
10、社会发展及民生保障工程。重点是“智慧”环保和民生保障。
11、文化与现代服务业培育工程。着重做好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科技服务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完善政策配套和强化监督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