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与科创共舞

发布日期:2025-01-09 16:12 来源:安徽日报11版 【字体: 阅读:

2025年的大幕已经开启。坚持科技的方向不变、主打创新的步履不停、迎接未来的决心坚定……科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金融,有关科技的愿望业已列好清单。

科创企业篇

在“破”“立”间迎变局

在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滋健看来,“稳中求进新质发展”是2024年的主旋律和主基调。

他表示,2025年,中科海奥将更加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继续实现高质量增长。

首先,立足自身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布局业务生态。比如,在西部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通过发展新型储能、绿电制氢等解决更大规模绿电消纳问题,以创新科技延长产业链。

其次,通过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等,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最后,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2024年中科海奥完成产品更新迭代、人才及供应链优化的基础上,今年将在股权结构优化、实施“H+A”上市计划等方面做好“破”与“立”。

赵同阳是一位深耕机器人领域的连续创业者,2024年6月,他带着创业刚半年的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合肥,在合肥市包河区科创基金的助力下,以智能机器人技术赋能各行业生态。

从四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这一次,他精准切入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等诸多领域,力求打破传统边界,为生产与生活注入全新活力。

“2024年堪称公司产品爆发之年,研发团队火力全开,按照每3个月一款的高效节奏,成功推出4款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赵同阳坦言,众擎安徽基地已整装待发,作为公司在华东地区的关键据点,未来成为公司生产智造的核心、市场拓展的前沿阵地以及资源整合的关键枢纽。

坚持领先布局是赵同阳的制胜“法宝”之一,他表示,新的一年,将持续聚焦具身智能领域,针对性引入高端人才与前沿技术资源,加速攻克具身智能关键技术难题,让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流程中更加智能、灵活,适应复杂多变现实环境。

谈及2025年,赵同阳信心十足,在持续对已推出的四款产品进行深度优化升级的同时,众擎将把主要研发精力聚焦于三款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磅产品——四足、重量级双足和轻量级双足,助力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攀上新高峰。

科研院所篇

打造实体平台做深做实科创服务

2022年11月27日,中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下文简称国先中心)在合肥成立。

“成立国先中心不是简单设立一个新机构,而是要对标欧美等国际一流科技创新机构。”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程羽表示,运行两年多来,国先中心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等,构建起中心的“四梁八柱”,在全国率先实现实体化运行,积极承接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智能城市等新质生产力试点和培育任务,推动空域、算力、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综合配置,为其他地方国先中心建设提供了样板。

2025年将是国先中心整体发力的第一年。据程羽介绍,通过强化对先进技术成果资本、场景、生态赋能,努力打造城市创新战略格局的引领极、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的先锋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试验田和引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平台。

例如,在央企导入方面,国先中心将开放央企场景不少于20个,推动央企在肥设立基金不少于5只。在未来城市样板建设方面,落实四部委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意见,坚持“小切口+大整合”“网联智能+自主智能”“强能力底座+海量微服务”三结合。

1月2日,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商业航天第一股。星图测控由合肥中科空天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2022年初引进并落地合肥,是合肥市新研引育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一年前,合肥启动新型研发机构“领航者计划”,全程护航企业上市,合肥中科空天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正是全市54家新研机构的代表。

“作为合肥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合肥科创集团以创新平台为引擎、以投资平台为核心、以孵化平台为支撑、以服务平台为抓手、以智库平台为纽带,统筹管理和服务合肥市新研机构,全力打造‘科创载体+资本赋能+服务体系+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生态闭环。”合肥科创集团董事、总经理黄叙新透露,截至2024年底,合肥科创集团旗下市县(区)合作共建孵化载体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助推20家新研机构孵化的83家企业获得政府投资基金支持。

立足“专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科创综合服务平台”定位,合肥科创集团将持续助力合肥市建成全球科创枢纽。

在载体建设提质增效上,面向科技部门、新研机构运营方等不同主体,个性化定制服务,不断提升载体市场化运营水平,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在深化科创投资与管理上,积极拓宽基金资金来源,优化子基金管理模式,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在科创服务能力提升上,打造数据化、便捷化的对企服务平台,发挥科创大脑资源协同优势,利用科技成果转化持股平台工具,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在业务精英梯队培养上,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激活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会运营、懂产业、精策划的高水平产业咨询服务队伍。

科技金融篇

擦亮科技金融“金字招牌”

对于徽商银行来说,“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将在2025年续写,并针对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不同业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因地制宜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据徽商银行科技金融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的一年,该行将发挥科技金融业务特色,通过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完善科技金融特色产品谱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等模式,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争当科技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创新生力军、改革先锋军。

该行计划,2025年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力争科技型企业贷款向“千亿万户”规模奋进;用数字化手段融合“创新积分制”,深化“技术流”评价体系运用,迭代优化线上产品体系,赋能客户甄选、营销准入、产品模型、风险预警、增值服务、业务流程等环节;同时,以徽商银行为纽带,整合证券、投资、担保、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头部机构资源,组建金融服务联盟,推动客户信息共享和生态圈优势互补。

从聚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核心前沿领域并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到构建专营机构、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享保障、专门风控的“五专”体系,四年的科创金融改革,令工商银行合肥市分行为安徽这盘创新“先手棋”落下重要一子。

“我们将继续发挥合肥科技金融中心专业优势、特色支行示范引领,重点支行全域覆盖的作用,助力推动关键领域的重点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封锁和科研成果转化,保障合肥科技金融工作精准服务到合肥全域科创企业及产业集群每个角落。”展望2025年,该分行科技金融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初步计划,到今年底我行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信贷合作突破2000户,专精特新企业信贷合作突破700户。”